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建设 > 课改前沿

数码探在小学科学课上的应用研究——植物是“活”的吗?

【编辑】: 【日期】: 2017-12-08

随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推进,在数字科学家计划的引领下,127日上午,信息技术专家工作室开展了一节《植物是“活”的吗?》研究课。

这节课学生通过种养种子和展示记录成果,总结相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包括根、茎、叶、芽的生长),最后通过分析四季植物照片,认识到植物生命过程的循环,认识到植物有生命,包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观察的不同方法,分小组多感官观察不同的植物,总结相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表达能力以及认真的科学态度。

这节研究课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式学习的“数码探”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与世界科学研究前沿接轨。“数字科学家”计划是获取探究式学习途径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水平,是一种提高使用数码相机、计算机仿真与编程、互联网等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潜能的行动计划。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数据“观”与“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思想与方法,养成数据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拓宽孩子们探究世界的第三只眼睛。

课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项华教授、北京市景山学校毛澄洁老师、中关村二小沈耘副校长和信息专家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就这节课给予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项华教授

项华教授说:“小组文化建设和数码探是数字科学家的重点。记录种子发芽过程虽然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但大部分家长是支持孩子的。我们恰恰是要将课上活动延伸到课外,增加亲子活动,提高孩子成长的机会。数码相机作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使学生在借助工具探究的过程中接触现代科研的方式,科学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上。拓展与延伸环节,建议控制种子生长条件。例如做避光组和不避光组,进行对比实验。将不同组安排用文字记录、图画记录、数码相机记录,应用数码探但又不局限于数码探。”

北京市景山学校 毛澄洁老师

毛澄洁老师建议同课异构。她说:“例如种子PPT展示活动,语文课注重看图说话,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数学课注重每天数有几颗种子发芽,训练记录数据能力。可以将综合实践课作为项目式学习来开展。另外小组文化建设是长期过程,建议每次分组稳定一个学期,各学科的分组都一样,下个学期重新分组。”

其他老师的建议是: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组织教学外,还要抓住课堂生成,捕捉到孩子反馈的有效信息。在拍照技术上,以及PPT展示环节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通过老师们将近两个小时的讨论,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数字科学家项目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我们以后争取将更多的像这样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项目引进来,不仅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可能在科学课上,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综合实践课,丰富学生的活动形式,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关于数字科学家课题研究,前期我们除了定期教研外,还开展过几次信息专家工作室开放型实践活动,也针对AR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入进行探索过。本次活动,作为数字科学家课题研究在小学科学课上的一次探索,这只是起点,后续我们还会持续跟进和研究。

版权所有 中关村第二小学 京ICP备案 13811853号 技术支持:E网中国 我要啦免费统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0号 电话:010-52960800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